上周陪我發小陳哥去年檢,可真是把人折騰壞了。排隊倆小時,到燈光檢測那一步直接卡殼 —— 檢測員揮揮手說亮度不夠,不合格。
陳哥當時就懵了,前陣子才在 4S 店換的 LED 燈泡,花了五百多呢,店員說這燈亮得很,年檢絕對沒問題。結果現在倒好,檢測報告上明明白白寫著 “前照燈發光強度不達標”。
我倆只好灰溜溜去旁邊的汽修廠問情況。老板叼著煙特篤定:“換我家這 LED 燈泡,保準過!你那 4S 店的貨不行,色溫太高了。” 說實話我當時還挺心動,畢竟誰想再跑一趟檢測站啊。
可等老板拿出所謂的 “年檢專用燈”,我忽然想起之前看過的新聞,有個車主跟陳哥一模一樣的情況,換了 LED 反而不過,換回原來的鹵素燈倒過了。我趕緊拉著陳哥問老板:“你這燈色溫多少啊?” 老板支支吾吾說 “肯定符合標準”,追問半天才說大概 6000K。
其實吧,這里頭全是門道。很多人跟陳哥一樣,覺得燈光越白越亮,年檢越容易過,這純屬誤區。色溫這東西跟亮度根本不是一回事,色溫高只代表光發白,反而穿透力差,雨霧天開車特危險。
我特意找懂行的朋友要了個靠譜的色溫對照說法,不是那種精確到個位的死板表格,就是咱車主能看懂的實在話:
- 3000K 左右:光發黃,跟原廠鹵素燈差不多,穿透力賊強,就是看著不夠亮堂
- 4300K 上下:這是個黃金數,不黃不藍,亮度和穿透力都兼顧,原廠氙氣燈大多是這規格
- 5000K 往上:光越來越白,看著晃眼,其實檢測時很容易亮度不達標,還特容易晃對向車
陳哥后來沒換汽修廠的燈,而是把 4S 店的 LED 拆了,把原來的鹵素燈裝回去,再去檢測居然一次過了。你說這事兒怪不怪?后來 4S 店給退錢的時候還嘴硬,說可能是燈泡不適合他的車,真是能扯。
其實燈光不合格未必是燈泡的事兒。我之前聽檢測站的人說,好多老車是因為燈罩磨花了,透光度差,換再好的燈泡也沒用。還有人瞎改燈,加了有色膜,或者把反射燈改成透鏡燈,這在年檢時根本過不了。
對了,現在年檢對燈光的要求也變了,以前查照射角度,現在主要看亮度和色溫。所以真沒必要瞎花錢換所謂的 “年檢專用燈”,先看看自己的燈罩有沒有老化,燈泡是不是原廠規格的,比啥都強。
我那鄰居更逗,去年為了過檢換了 LED,結果雨天開車根本看不清路,差點出事故。后來才知道他那燈泡色溫都快 8000K 了,這種燈在雨霧天跟瞎了一樣,純粹是給自己找罪受。
真不是我啰嗦,年檢前自己先檢查下燈光太重要了。別聽汽修廠一忽悠就掏錢換燈,好多時候根本不是燈泡的問題。要是實在搞不懂,就找個熟悉的維修店,讓師傅幫忙看看色溫,別超過 5000K 基本都沒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