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升級本是品牌順應時代、迭代形象的重要舉措,卻成了不少企業的 “滑鐵盧”。從諾基亞丟掉經典 “握手” 圖標,到奧迪新品牌舍棄標志性 “四個圈”。
這15個國際國內品牌的升級失敗案例,不僅讓數十年積累的品牌資產受損,更給所有即將或正在進行LOGO 升級的企業敲響警鐘:LOGO 不是隨意更換的 “外衣”,而是承載品牌基因、用戶情感與市場認知的 “核心資產”,盲目煥新,只會讓 “升級” 變 “毀牌”。
諾基亞新logo
升級前:藍色 “握手” 圖標搭配粗體 “NOKIA”,“握手” 象征 “連接與可靠”,是全球用戶對 “耐用諾基亞” 的情感記憶,藍色與粗體字傳遞出沉穩感,成為一代人的 “手機符號”。
升級后:2023 年徹底刪除 “握手” 圖標,僅保留纖細無襯線 “NOKIA” 字母,顏色改為全色系漸變,試圖凸顯 “科技感”。
失敗核心:割裂品牌與用戶的情感連接。“握手” 不僅是圖形,更是諾基亞 “可靠、耐用” 的價值象征,盲目舍棄等于丟掉最核心的品牌記憶點。
用戶對 LOGO 的認同,本質是對品牌價值的情感投射,核心符號不可輕易舍棄。
別克
升級前:三層立體盾牌,搭配金屬鍍鉻質感與光影層次,象征 “安全、豪華與傳承”,是美式豪華車的標志性符號,視覺厚重且辨識度拉滿。
升級后:2022 年改為單色線條勾勒的扁平化三盾,邊界模糊,金屬感消失,還推出可變色動態版本,號稱 “適配數字化”。
失敗核心:為跟風 “扁平化” 潮流,犧牲品牌核心的 “豪華質感”。三盾的價值不僅在圖形,更在立體金屬感傳遞的 “高端屬性”。
潮流需適配品牌定位,豪華品牌盲目追求極簡,只會自降身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