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紐約時報》《彭博社》《新聞周刊》等國際主流媒體將目光聚焦科大訊飛,這家來自合肥的人工智能企業,已然成為觀察中國科技產業發展的關鍵窗口,更躍升為理解中國人工智能路徑的重要參照。科大訊飛究竟憑借什么成為中國“樣本”?
技術與應用的可見性是科大訊飛成為“樣本”的基石。作為國內人工智能語音領域的開創者,科大訊飛在語音識別、合成、自然語言理解、多語種交互等方向深耕二十余年。其技術并非停留在實驗室,而是通過學習機、智慧教育、智慧醫療以及翻譯機、錄音筆等多種應用走進大眾生活。這種可展示、可體驗、可落地的特征,讓科大訊飛天然適合成為外媒解讀的樣本。
算力路徑的特殊性也為科大訊飛增添了獨特魅力。人工智能大模型訓練與推理依賴的高性能GPU和專用加速器是美國出口管制重點。自2019年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后,科大訊飛與華為等合作,在昇騰算力平臺上實現大規模模型訓練與推理的適配優化,取得通信架構、算法并行、能效控制等方面突破。截至2025年中,訊飛星火是由國產算力訓練出的唯一全面開放大模型,這使外媒樂于通過科大訊飛觀察中國企業應對困境的方式。
落地表現強化了科大訊飛“樣本”的象征意義。在《2025年第三季度通用大模型廠商中標排行榜》中,科大訊飛以60個中標項目、5.45億元中標金額穩居第一,連續5個季度成為大模型“標王”,在大模型商業化落地尤其是政府和央國企采購環節建立明顯優勢。
在教育端,科大訊飛提出“人工智能 + 教育”整體方案,學習機、智慧課堂等進入數百萬家庭與數千所學校,成為基礎教育落地樣板,業務收入持續增長。在醫療端,“訊飛醫療”推出多種系統,覆蓋數百家醫院,醫學大模型進入應用階段,獲得相關認證,提升醫療效率。此外,科大訊飛在消費端的智能硬件產品形成聲量,將大模型能力嵌入日常場景。
國家政策與科大訊飛戰略的高度契合,更讓其成為“樣本”順理成章。2025年《“人工智能 +”行動意見》將人工智能置于國家戰略支點,科大訊飛的“全棧自主可控”技術路線、在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深度應用以及治理層面的推進機制,都與政策要求一致。
科大訊飛之所以成為國際媒體共同關注的對象,是因為它兼具基礎技術積累、大模型自主路徑、多場景實際落地以及對接國家戰略等特征,行業市場上的領先數據更增添了其代表性。作為“中國AI樣本”,科大訊飛的故事不僅關乎自身發展,更關乎整個產業的未來方向。在技術突破、產業落地與治理責任的平衡中,科大訊飛正書寫著屬于自己的篇章,也為全球AI競爭中的中國路徑提供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