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不少老人在肯德基扎堆納涼的視頻,評論區(qū)吵翻了天。有人說商家格局小,有人罵老人沒素質,我瞅著這事吧,得掰開揉碎了說——老人納涼沒問題,但這成本,真不能一股腦全甩給肯德基啊!
先說句實在的,大夏天三十八九度,馬路上能煎雞蛋,老人在家舍不得開空調,想找個涼快地兒歇腳,這心情誰都能理解。公園樹蔭下蚊子能把人抬走,商場里人擠人跟下餃子似的,肯德基這種有空調、能坐的地方,自然成了納涼“寶地”。
但問題是,肯德基它是做生意的,不是公益驛站啊。你說一群老人占著桌子,一坐大半天,不點東西就算了,有的還自帶飯菜在那兒吃,甚至大聲聊天、躺椅一放就打盹,這讓來消費的顧客往哪兒坐?員工上前提醒兩句,還可能被懟“開著門還不讓人進?”換作是你開的店,你能樂意?
有人說“商家就該有社會責任感”,這話沒錯,但責任感不是這么綁架的。肯德基的空調費、水電費、房租,哪一樣不要錢?這些成本最終都得攤在消費者頭上。要是納涼的人越來越多,真正想吃飯的顧客進不來,店里生意受影響,最后可能連這份“涼快”都保不住了,那才是真的因小失大。
其實解決辦法也不是沒有。社區(qū)可以多開放些活動中心、圖書館,裝上空調供老人納涼;商場也能劃定專門的休息區(qū),既方便老人,也不影響商戶經(jīng)營。老人自己呢,也得體諒人家做生意的不容易,真想坐會兒,買點小飲料小零食,花不了多少錢,彼此都舒坦。
說到底,這事不該是“老人 vs 商家”的對立。互相多份理解,多些換位思考,才能讓夏天的“涼快”,來得更舒心、更長久。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