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編程助手,人人都愛。從補全一行代碼到生成整個函數,它們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開發工作流,就連曾經對它們嗤之以鼻的 Linus Torvalds 也改變了想法。他在近日一次訪談中表示:「我認為它們是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工作的工具。」
但它們也常會在關鍵時刻翻車:當你甩給它一個跨越了多個文件、藏得極深的 Bug 時,它失憶了;當你讓它重構一個復雜的舊模塊時,它開始胡言亂語;當項目變大、依賴變多時,大多數 Copilot 就從助手退化成了麻煩制造機。很明顯,對于這些更為復雜的需求,我們需要的不再是代碼補全工具,而是一個能理解復雜上下文、自主規劃任務、甚至能幫我們調試的 Agentic Coder。
2025 年,AI 編程助手正分化為兩條主要路線。第一條可稱為 IDE 增強路線,以 GitHub Copilot 為代表。它們深度集成在開發者的編輯器中,更像一個「副駕駛」,在你編程時提供代碼補全、上下文感知建議和聊天輔助,目標是提升開發者的編輯效率。
第二條是 Agentic 路線,即任務委托路線,以 Claude Code 為代表。這條路線的工具更像一個「結對工程師」,通常在終端中運行。開發者不再是逐行獲取建議,而是將整個復雜的、多步驟的任務(如項目重構、跨語言移植、Bug 修復)委托給它,由它自主規劃和執行。這正是「Agentic Coder」的核心理念。
然而,就在 2025 年 10 月底,大量開發者在社區抱怨 Claude Pro 計劃的每周用量限制過于嚴苛,甚至有很多用戶反饋稱,在進行了幾小時的嚴肅編碼工作后就撞到了「周上限」,導致工具無法用于嚴肅工作。更別說 Anthropic 對中國用戶的限制。這在開發者中制造了一個明顯的痛點:誰能提供一個既具備強大 Agentic 能力(特指第二條路線),又真正好用、管夠的編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