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電信金華分公司和浙江真愛毯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申報的項目“基于多源數據融合治理的毛毯紡織全鏈智造”,榮獲首屆“數據要素賦能新型工業化大賽”全國總決賽一等獎。該項目在中國電信“5G+工業PON”雙千兆的支持下,通過人工智能應用,邊織邊檢,檢測精度達99%,漏檢率下降90%,真正實現“織布萬米無瑕疵”。
中國電信近年來持續深化技術創新,聯合業內企業攻關行業痛點,以5G云網結合AI能力創新,賦能工業制造業數智化轉型,用標桿項目彰顯生態聚合的轉型實效。
技術硬支撐:云網智算筑就轉型“數字底座”
在數字工業轉型進程中,網絡不穩、算力不足、技術分散成為曾經制約企業升級的核心瓶頸。如今,中國電信正以技術創新破解工業轉型痛點,讓“數字底座”成為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土壤。中國電信以“雙千兆”網絡為骨架,天翼云與AI大模型為核心,構建“連接+算力+能力”一體化服務體系,用硬核技術為工業轉型夯實“數字底座”。
網絡層面,“雙千兆”戰略打造工業級通信底座。通過5G+全光工業PON技術,實現生產場景的低時延、高可靠連接。在萍鄉華東電瓷的智慧工廠改造中,中國電信采用FTTR技術構建“雙網隔離”模式,辦公專網與生產專網物理隔離,6.5萬平方米廠區實現無縫覆蓋,生產指令響應達到毫秒級。安徽威灝光電通過“5G商企專線+全光網”部署,數據傳輸速率提升3倍,生產異常響應時間從1小時縮短至10分鐘,彰顯了雙千兆網絡對工業效率的提升作用。
算力層面,四級算力體系破解供需失衡難題。中國電信構建了“中心-省-邊緣-端”算力布局,結合“息壤”算力調度平臺實現智能編排。上海臨港智算谷的國產萬卡液冷智算集群,支持萬億參數大模型訓練,而500多個深邊緣節點將算力下沉至廠區一線。中國電信還與沈鼓集團合作“云化PLC”試點,通過邊緣算力降低控制系統時延。
智能層面,AI大模型深度融入工業全流程。星辰多模態大模型為質檢、調度等場景提供智能支撐,天翼云工業智能體實現生產流程重構。例如,長三角重點產業數智平臺通過AI算法中臺,為區域企業提供研發設計、供應鏈管理等智能化服務。邊云協同算網方案更實現模型分層部署,確保工業數據隱私安全,訓推算效損失控制在5%以內。
場景深融合:標桿案例解鎖“智造”新范式
工業數智化轉型的核心,在于技術與場景的深度耦合。中國電信摒棄“一刀切”模式,以“一行業一方案”定制化服務,在多元場景打造標桿案例,將“降本、增效、提質”的轉型目標轉化為現實成果,為全行業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智造”模板。
離散制造場景,破解柔性生產難題。針對電機行業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的數據割裂痛點,中國電信為巨龍電機定制“5G+iStack 私有云”方案,改造后生產線換線時間從4小時縮短至30分鐘,訂單交付周期壓縮45%,設備利用率提升15%,廢品率降低12%,成為中小電機行業數字化轉型標桿。
高端裝備場景,筑牢智能生產底座。重慶橫河川儀作為儀器儀表制造龍頭,曾面臨傳統網絡時延高、設備協同弱的痛點。中國電信在此部署的自主研發的輕量級5GC核心網與工業PON光網,構建高安全隔離的5G專網,實現5G協作機器人、AGV等11類設備低時延互聯,網絡平均時延降至20毫秒。工廠還入選了工信部2024年5G工廠名錄,生產調度效率提升40%。
工業全流程場景,重構綠色生產鏈路。龍巖興砼建材聚焦混凝土生產的高能耗、高浪費痛點,中國電信打造“5G+數字孿生”全鏈條方案。通過5G+無人值守地磅、智能料倉、工控系統的協同部署,實現原料入場、配比優化、車輛調度全流程數字化。改造后企業無紙化辦公率超90%,人力成本降低24%,材料浪費減少27%,生產效率提升31%,市場占有率躍升23%。
產業集群場景,激活區域協同動能。在泉州紡織產業帶,中國電信針對面料生產的質檢低效、交期緊張等共性問題,推出“AI+柔性供應鏈”一體化服務。德奧針織引入高精度AI驗布機,以每分鐘60米的檢測速度識別10余種瑕疵,缺陷檢出率達80%;聯盛紡織通過柔性供應鏈平臺實現訂單快速響應,生產效率達97%,訂單交付周期縮短15%,產品合格率超99%,該模式已賦能十余家紡織企業拓展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