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真是被一篇初中生的作文整破防了!誰能想到,一個14歲男孩筆下“只是一層薄薄的土”,竟像一顆溫柔的催淚彈,擊中了成千上萬網友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對突如其來的全網贊譽,這個叫龍睿熙的男孩,第一反應竟然是去找“惡評”看。這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
一、 事件回顧:一篇作文,如何讓全網“欲語淚先流”?
這事兒還得從湖南婁底市第一中學附屬星星中學說起。就在前幾天,初三語文老師童麗芳在批改一篇名為《藏在罐子里的愛》的課后作文時,直接被感動得不行了。作文的作者,正是她班上14歲的學生龍睿熙。
文章里,龍睿熙回憶了十年前去世的奶奶。他寫道,小時候奶奶誤將鹽罐當作糖罐,舀了一勺“糖”喂給他,那份由奶奶的愛釀造的“甜”,讓他開心了好久。直到長大后,他才明白罐子里裝的其實是鹽,但那份幸福的滋味卻永遠留在了心底。最戳心窩子的,是那句充滿詩意的感慨:“今天鄉下的月很圓,后山的土地和院子里的人沐浴著同樣的月光。只是一層薄薄的土,人與人就再難相見了。”
童老師被深深打動,在征得龍睿熙同意后,將這篇作文分享到了網絡平臺。沒想到,文章迅速火遍全網!無數網友留言說“看哭了”、“想起了自己的爺爺奶奶”。這篇真摯的文字,像一面鏡子,照見了每個人心中那份關于親情的共同記憶與遺憾。
二、 平靜回應:少年面對爆火,展現超乎年齡的成熟與清醒
就在大家被感動得稀里嘩啦時,故事的主角龍睿熙卻表現出驚人的平靜。這個短發、戴著黑框眼鏡的男孩,面對鋪天蓋地的贊揚,第一反應居然是“怕自己‘被捧得太高’”,甚至主動向老師詢問:“有沒有惡評?”他想知道哪里可以改進。
這份清醒和謙遜,讓他的語文老師童麗芳都感慨不已:“作為成年人,我自己都不愿面對惡評。可他主動想看,說想知道哪里可以改進。”這份超越年齡的成熟,或許正是他能夠寫出如此動人文章的原因之一。
三、 回應質疑:面對“AI代筆”猜測,他視作“另一種夸獎”
人紅是非多。隨著作文爆火,一些質疑聲也隨之而來:這么細膩深情的文字,真的出自一個14歲少年之手嗎?是不是借鑒了AI?
對此,龍睿熙的反應再次讓人意外。他沒有憤怒辯解,而是非常平靜地表示,這“算是另外一種夸獎吧”。這份豁達與從容,贏得了更多人的贊賞。
他的語文老師童麗芳則站出來為他作了有力的澄清。她表示,在發布作文前,她曾與龍睿熙反復確認,甚至將文字放到網上查重,確保是原創。她還特地聯系了龍睿熙的父母,核對了“糖罐子”的生活細節,他父母一聽就立刻想起了這件事。童老師還說,這已經不是龍睿熙第一次寫奶奶了,他本身就具備這樣的文字表達能力。
四、 背后的故事:奶奶的愛,深藏在四歲時的記憶里
更讓人動容的是作文背后的故事。龍睿熙的奶奶在他年僅4歲時就去世了。也就是說,他對奶奶最鮮活的記憶,就停留在那個懵懂的幼年。他坦言,這篇作文的靈感來源于一次半命題練習——“藏在__里的愛”。之所以選擇奶奶,是因為“我和爸媽弟弟交流很多,他們的愛不算藏起來的。所以想到了奶奶。”
雖然相處時光短暫,但父母時常跟他念叨“奶奶是個很好的人”,這份來自家人的持續追憶和愛,讓奶奶的形象在他心中愈發清晰和溫暖。正是這份源于真實生活的細膩情感,而不是什么寫作技巧,才是文章真正打動人的核心力量。
一篇《藏在罐子里的愛》,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少年對親情的深刻感悟,也看到了他在巨大關注下的清醒與真誠。他讓我們相信,最動人的文字,永遠源于最真摯的情感。龍睿熙,好樣的!愿你繼續保持這份對生活的熱愛與思考,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