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眼鏡就能看到實時翻譯字幕,看現場演講、和各國嘉賓交流起來完全沒有障礙,太方便了!”近日,在2025世界VR產業大會開幕式上,與會嘉賓戴上了一款特殊的眼鏡。這副看似普通的黑框眼鏡,內置了微型攝像頭、傳感器和顯示屏,演講嘉賓現場說著英文,鏡片前方隨即顯示出中文。
記者了解到,這款眼鏡是由四川影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影目科技”)推出的AR翻譯眼鏡。它不僅能夠識別超40種語言、90種口音,還接入了AI大模型,實現“雙向翻譯”“離線翻譯”。
“AI與AR的融合,不僅是硬件形態的變革,更是交互方式的重塑。”影目科技運營副總裁印傳學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AI正成為智能眼鏡破圈的“助推器”,推動后者從極客玩具走向大眾消費品,不過產品要想真正普及,還須做到買得起、用得好。
AI助力智能眼鏡破圈
AR眼鏡(增強現實眼鏡)是一種將虛擬信息疊加到現實世界中的智能穿戴設備,其核心在于虛擬信息與現實世界的融合。與其他可穿戴設備相比,AR眼鏡更貼近感官、交互更便利,有望成為繼手機之后的下一代移動終端。
去年以來,在AI技術的加持下,AR眼鏡迎來新一輪“進化潮”:從單一功能走向多模態理解;從被動設備走向主動智能;從產品競爭走向生態協同。
圖片
“AI與AR的融合發展勢不可當,AR眼鏡或是AI技術落地的最佳載體。”印傳學認為。AI技術要想真正融入日常生活,其載體最好是和日常生活貼近的、讓人沒有負擔的隨身設備,AR眼鏡作為近眼設備,是絕佳的選擇。
與此同時,AI的介入也為AR眼鏡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催生了一系列新場景、新應用和新業態。印傳學指出,AI正從三個方面重塑AR眼鏡形態。一是降低硬件成本,光波導與AI技術相融合,可將AR眼鏡的重量降至50克以下,并削減超50%的成本;二是解決AR眼鏡的軟件與生態困擾,智能手機時代的軟件是APP,智能眼鏡時代的軟件則是AI,AI的深度學習能力可讓AR內容生產更高效、交互更自然;此外,AI應用降低了眼鏡的算力要求,為眼鏡輕量化提供了機會。
如今,AR眼鏡已逐步擁有了自己的特性,不但能“聽”會“說”,還能“看”會“拍”,集成拍攝、聲音、無線等功能,實現視覺識別、智能提詞、實時翻譯顯示、導航等。
印傳學判斷AR眼鏡的發展將分為三個階段。“AI拍照眼鏡將在這個品類里率先爆發,隨后走向AI+AR單綠顯示,最終實現AI+AR雙目全彩顯示。”他以智能手表與手環的發展類比:早期智能手表較為粗笨,而手環雖沒有屏幕,卻因價格便宜、續航時間長、穿戴輕便更受市場歡迎;如今,智能手表與手環在硬件上的差距進一步拉大,用戶更愿意選擇功能全面、“能聽也能看的更好的”手表代替手環。AR眼鏡也是一樣,須在輕便、低成本的基礎上,不斷強化實用功能與體驗。
“未來AR眼鏡將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用戶無須掏出手機,只需對眼鏡說一句話,就能完成打車、點外賣、買票等操作。”印傳學說道。
數據顯示,近兩個季度,我國AR/VR市場重心逐漸向AR/ER市場轉移,一季度“輕量化+實用型”AR/ER設備市場出貨量達8.6萬臺,同比增長64%,占整體AR/VR市場的63.8%。預計2025年全球智能眼鏡市場出貨量將達1451.8萬臺,同比增長42.5%,其中音頻和音頻拍攝眼鏡出貨量預計882.8萬臺,同比增長225.6%。此外,洛圖科技預計,2025年帶AI功能的AR眼鏡在國內整體AR眼鏡市場銷量中的滲透率,將從2024年的不到20%躍升至60%以上。
“買得起、用得好”的輕量級AR眼鏡
盡管AR眼鏡市場熱度持續攀升,印傳學也提醒,行業仍處于早期階段,用戶還僅限于發燒友和科技圈玩家。“任何科技產品想要走向大眾,必須滿足兩個條件:買得起和用得好。”印傳學強調。
價格的下降,可以讓更多人有機會體驗到AR眼鏡帶來的便捷與樂趣,加速它在市場上的普及。記者了解到,AR眼鏡的均價在以每年近30%的價格下降,2023年時,光波導方案的AR眼鏡還要四五千元,Birdbath方案也要兩三千元,目前成熟的Birdbath方案最新款已經千元出頭,甚至連光波導方案也降到1500元出頭。
圖片
“用得好”則關乎重量、設計、功能、交互、續航等用戶體驗。“作為穿戴設備,AR眼鏡兼具科技產品與時尚配飾雙重屬性,其設計至關重要,須貼合個人臉型與審美偏好,以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同時,若功能僅停留在拍照、聽音樂等基礎功能,則難以形成用戶黏性。”印傳學進一步解釋道。然而,功能的每一次升級,都意味著內部元件和技術的疊加,造成更臃腫的外形。
而影目科技在10月16日發布的全新一代AI智能眼鏡——INMO GO3,則在輕量化設計與時尚感上實現突破。從外形上看,INMO GO3的鏡腿只有8毫米寬,配合首發的多款框型,幾乎做到了與日常佩戴的時尚眼鏡無異。同時,該眼鏡實現雙目顯示,配備高亮度Micro LED屏幕,眼鏡重量僅為53克,讓全天候佩戴成為可能。此外,發布會上,影目科技還宣布與騰訊、螞蟻集團、智譜AI等共建AI+AR原生內容生態。
當前,我國智能眼鏡市場已涌現出多個佼佼者。在一體式智能眼鏡細分賽道,影目科技的表現尤為突出。記者了解到,影目科技成立于2020年,專注于消費級AR眼鏡研發,是國內最早實現量產的無線消費級AR眼鏡的廠商。其創始團隊源于酷派集團智能終端事業部,團隊成員均來自知名手機、穿戴及消費類電子公司。目前,公司已推出GO、Air等多個系列產品,并在光波導、Micro LED、AI、5G等關鍵技術上積累多項專利,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其全系列產品銷量突破10萬臺,連續4年位列全國一體式智能眼鏡銷量榜首。
“從成立之初我們便明確,智能眼鏡首先是一副眼鏡,因此AR眼鏡的終極方向就是輕量級眼鏡。”印傳學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從2020年發布首款輕薄、一體式AR眼鏡xView,到2021年推出首款消費級單目全彩AR眼鏡Air系列,再到如今的GO3實現“雙目顯示+53克輕量化”,五年來,影目科技的每一步都緊扣“輕量級、一體化”戰略。
對于AR眼鏡未來的發展,印傳學充滿信心:“過去十年是智能眼鏡在地底扎根的十年。而接下來十年,將是AI賦能智能眼鏡快速成長的十年。”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