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劇是近年中國影視領域最受矚目的風口之一。
據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的《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5)》,微短劇用戶規模迅速增長,應用使用時長追平即時通訊。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劇用戶規模達6.62億人,使用率達59.7%。另據該協會發布的《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可能達504.4億元,同比增長34.9%。預計2027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
然而,行業高歌猛進的同時,競爭激烈程度亦急劇攀升。受訪的短劇從業者認為,目前行業正演變為劇本、人才和資金的三重“內卷”局面。
在近期舉辦的閱文2025創作大會上,閱文集團(0772.HK)短劇負責人杜昊表示,微短劇市場的競爭將更為激烈,并加速行業洗牌。盡管短劇賽道被廣泛認為具備高收益潛力,吸引了包括編劇、承制方乃至資本的不斷涌入,但競爭加劇必然導致“內卷”。
在競爭不斷加劇的大勢下,短劇市場也逐漸暴露出內容同質化嚴重、流量紅利減弱等問題。短劇市場也因此面臨著深度調整:相較于此前驅動行業的“短平快”暴利邏輯,內容供應方、平臺方及資本正轉向以IP為核心的“精品化”戰略。

短劇用戶需求升級
目前短劇的用戶結構正在發生著深刻改變。
據杜昊介紹,早期短劇產品偏重情緒投流,目標多為三四線城市、下沉市場、年齡偏大的用戶;而近半年平臺數據與自有項目均顯示,一二線城市、年輕觀眾,尤其年輕男性用戶明顯增多。杜昊分析,用戶性別、年齡產生變化的原因在于,頭部的爆款劇不斷拓圈、滾雪球,吸引了更廣泛的人群為短劇付費。整體來看,短劇可以無差別地吸引到更多長劇用戶和短視頻用戶。
另一個明顯的變化是用戶對于短劇題材的喜好更加多元化。
編劇公子衍表示,此前短劇題材更多地集中在“霸總”“復仇”“逆襲”等題材上,但目前短劇觀眾對題材呈現出較大包容度,無論是霸總、仙俠、女頻題材,還是家長里短,用戶都會選擇。最近一段時間,一些家長里短、小市民類型的短劇爆火,也印證了市場的偏好正在發生改變——觀眾們更喜歡“接地氣”的故事了。
公子衍進一步解釋,相比“霸總愛上保姆”的幻想,家長里短類的短劇把沖突落到身邊:家暴、無收入、忍氣吞聲,然后劇情給出“脫離原有糟糕環境+新生”的爽快解法。“接地氣”的人設加同款爽點,只是換了個更生活化的包裝。事實證明,這樣的故事一樣能跑通市場。
杜昊表示,前兩年短劇行業內會有一個固定的模版,從業者在進行創作時會謹慎考慮一些比較成功的網文故事,顧慮“劇情的情緒轉化是否直接”“劇本對觀眾而言理解成本是否過高”。但是,當下觀眾需求提升,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懸疑、非遺、民俗等多元題材都已跑出爆款,且劇本的進化速度非常迅速。她認為,過往網文或長視頻的內容,都值得以短劇形式重新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