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全球科技從業者而言,Meta Connect大會是一年一度的重要時刻。
不少人早早守在電腦前,想知道扎克伯格此次會帶來哪些前沿技術產品,更對會上即將亮相的新款AI眼鏡充滿關注。
事實上,AI眼鏡這類消費電子產品,在過去一年里已快速從“小眾科技產品”走進大眾視野,但看似火熱的市場背后,AI眼鏡當下的發展卻陷入了明顯瓶頸。
此前,國內AI眼鏡市場曾掀起“百鏡大戰”的競爭熱潮:中小廠商憑借精準的線上營銷,快速在細分市場打開局面;頭部品牌則依托供應鏈整合優勢,推出定價千元左右的低價AI眼鏡產品,試圖以“性價比”搶占用戶心智。
然而,這場熱鬧的競爭并未推動行業快速發展,反而暴露了產品的普遍短板。
一方面,部分廠商受限于核心零部件供應不穩定、生產線產能不足等問題,難以實現大規模量產;另一方面,更多產品栽在了“體驗”上,行業退貨率居高不下,也讓消費者對“高質量AI眼鏡”的需求愈發迫切。
正是在國內市場陷入“低價低質”困境的背景下,作為AI眼鏡領域的早期探索者,Meta被寄予了“行業破局者”的厚望。從業者普遍期待,Meta此次發布的新款AI眼鏡,能在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同時在產品銷量上打開新空間。
這次,Meta一口氣推出三款AI眼鏡,展現出在硬件創新、AI融合及生態構建方面的布局,并且在續航、拍照等功能上都有顯著進步,但不足的是,新款AI眼鏡并未展現出顛覆性的技術升級,還在現場演示中頻頻翻車。
一邊是消費市場對優質AI眼鏡的需求,一邊是行業技術與產品體驗的滯后,一個核心問題開始出現:AI眼鏡,前景到底怎樣?
Meta最新的AI眼鏡,實力如何?
本次Meta一共發布了三款AI眼鏡:Ray-Ban Meta Gen2、Oakley Meta Vanguard,以及Meta Ray-Ban Display。
三款產品共同組成了Meta AI眼鏡全家桶,Ray-Ban Meta Gen2是對原有Ray-Ban Meta進行的迭代升級,Oakley Meta Vanguard針對運動人群,Meta Ray-Ban Display則瞄準目前熱鬧的“AR顯示”市場。
整體來看,三款眼鏡在像素、防抖,以及電池上都做出了升級。
拍攝效果提升,前代攝像頭為1200萬像素,拍攝2K視頻,當前普遍升級為3K視頻;加強了防抖功能,即便是在越野跑、滑雪等特殊環境,Oakley Meta Vanguard也能拍出高清畫面;電池性能大幅提高,新一代的Ray-Ban Meta,配合充電盒使用可達30小時的超長續航,Oakley Meta Vanguard能做到9小時,意味著跑完一段馬拉松沒有問題。
三款產品的定價差別不小。
Ray-Ban Meta Gen2和Oakley Meta Vanguard相對便宜,起價分別為379美元、499美元,Meta Ray-Ban Display則達到了799美元。但這一定價比預想中的低,比如,國內同樣帶顯示的AI眼鏡雷鳥X3 Pro官方首發價為8999元(約合1265美元)。
目前三款產品均處在發布并發售狀態。
在三款產品中,Meta Ray-Ban Display作為最高端型號,受到行業重點關注,核心亮點集中在兩方面:
一是具備顯示功能。
與不帶顯示的AI眼鏡相比,帶顯示的AI眼鏡實現的功能更多,但軟硬件也更為復雜。
從技術參數來看,Meta Ray-Ban Display處于行業主流水平:顯示屏分辨率為600×600,視場角(FOV)達20度,像素密度(PPD)為每度42像素,顯示屏刷新率90Hz、內容刷新率30Hz,亮度調節范圍覆蓋30-5000尼特,屏幕漏光率低于2%。
以上參數表明,這款眼鏡在兼顧清晰度、流暢度與隱私保護的同時,還能范圍適應不同環境,兼顧了實用性和隱私性。比如亮度既能滿足昏暗環境下的低功耗需求,又能在強光下保持清晰顯示。
同時,它采取右眼全彩單目顯示設計,核心優勢在于平衡“信息獲取”與“現實觀察”。相當于將手機通知等信息“懸浮”于視野中,既避免雙目顯示對現實場景的遮擋,又能實現輕量化信息交互,以及有效避免他人窺探。
結合目前曝光的技術參數及官方案例來看,該款產品綜合表現優于行業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