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生意的誘惑下,曾經的潮玩貴族與“十元店”巨頭,在同一個競技場相遇。
在名創優品的店鋪中,琳瑯滿目的多種聯名盲盒擺在店鋪的C位,進店選購的顧客絡繹不絕,其中不乏背包上掛著Labubu等其他玩偶的年輕人。
不僅在國內,同臺的競技還發生在海外。近日,#泡泡瑪特泰國店被指撞臉名創優品#登上熱搜。有網友指出,兩家門店都采用高飽和度的色彩風格,整體風格都有一定的相似度。
曾經,名創優品是“十元店”代名詞,泡泡瑪特則代表著中產消費的盲盒潮玩,如今界限正在消失。
走進名創優品門店,商品不再按品類排列,而是根據IP分區,“三麗鷗”、“迪士尼”等分別立于貨架。
而泡泡瑪特店內,盲盒占比也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僅僅有潮玩,還有水杯、衣架、地墊、床單、耳機套、拖鞋,甚至貓窩等生活雜貨。
“名創優品和泡泡瑪特,越長越‘像’了。”一位行業觀察者如是評價。
01
兩條賽道,奔赴同一“戰場”
于消費者而言,泡泡瑪特和名創優品,最近幾年,確實都有不小的變化。
資深潮玩人士小許,是泡泡瑪特門店的常客,日常熱衷可愛、精致小飾品和生活用品的她,也喜歡打卡名創優品門店。
不過,近幾年,小許告訴《聽筒Tech(ID:tingtongtech)》,“兩者的區別,越來越模糊了。”
最早,和諸多市場認為的一樣,小許認為,泡泡瑪特和名創優品分屬兩條不同的賽道,一個助推盲盒潮流玩具的興起,一個將十元店生意做到極致,覆蓋廣泛SKU,是高性價比和可愛生活的代言。
比如,小許打卡門店,去泡泡瑪特,就是要買大熱盲盒,各種風格迥異的樹脂和搪膠玩具;去名創優品,買得更多的是發圈、耳飾、洗臉巾等生活用品。
不過現在,走進泡泡瑪特的門店,這里不僅有IP系列潮玩,還有水杯、衣架、地墊、床單、珠寶、耳機套甚至貓窩等生活雜貨。
在名創優品,不僅有小飾品和生活雜物,也有不同類型的盲盒、積木等玩具,尤其在一些主題店,成為哈利波特、皮克斯等知名IP聯名產品的“聚集地”。
實際上,頭幾年,以名創優品為例,也在貨架出售一些盲盒玩具。“但最近,明顯的感受是,盲盒的占比持續加重。而泡泡瑪特,也不僅僅只限于潮玩了,尤其是LABUBU聯名款貓窩,一度成為熱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