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銀行存取錢的朋友,可能發現規矩有變化了。之前大伙兒念叨的“存5萬以上得說明錢咋來的、要花在哪”,現在有新動靜了。
8月初,相關部門發了個征求意見稿,明確說要刪掉“超5萬現金存取必須登記來源用途”這條規定。以后按“風險大小”來管,普通老百姓正常用錢,流程能簡單點;但要是涉及大額匯款、買貴金屬啥的超過5萬,還是得登記身份信息,留個證件復印件。這新規還在征求意見,到9月3號截止,順利的話最快9月就能落地。
不過去銀行實際辦業務,情況可能不太一樣。比如建行那邊說,超過5萬的存取款,還是得記來源用途,說是內部風控和反詐要求,說不清道不明的,可能還得聯系民警。農行總行沒說必須登記,但網點的人透露,為了防騙防洗錢,實際操作中還是會記一下。
為啥改規矩呢?原來那辦法,看著嚴,其實只涉及2%的現金業務,反而給大伙添了不少麻煩?,F在換個思路,用智能系統盯著那些可疑的交易,比如老拆分著存取錢的,把力氣用在刀刃上。
有人覺得問東問西侵犯隱私,也有人覺得銀行多問問,能幫著防騙,尤其大額資金安全更重要。
給大伙提個醒:最近去取5萬以上現金,不用主動說錢要干啥,但身份證得帶好。要是匯款或者買黃金超過5萬,最好提前把證件準備齊。不想多啰嗦的,也可以分幾次取,每次不超5萬,或者直接用手機轉賬,方便又省事。
這規矩調整,說到底是想讓正經用錢的人更方便,同時把壞心思擋在門外,你覺得這樣改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