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魯藏布江下游(主要指中國西藏東南部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及以下河段)水利工程,以墨脫水電站為核心。前期配套工作,包括企業組建、核準程序、供應鏈準備,已在2025年上半年全部就緒。工程開工,意味著這項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水電工程開建了!
而雅魯藏布江水電工程將超越三峽成為人類史上最大的基建工程!新華社消息宣布總投資約1.2萬億元。超三峽的六倍。權威人士預測其裝機規模約6000萬千瓦,年發電量將達到3000億千瓦時,相當于“再造3個三峽”。
作為國家戰略級工程,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具有多個層面上的重大意義:不僅標志著中國能源革命的重大突破,更向國際社會釋放了地緣政治的深刻信號。其核心意義涵蓋能源轉型、經濟發展、生態保護及國家安全多個維度。
意義之一:能源安全保障強化。中國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賴程度相當高,2023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為71.4%,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為40.4%;2024年石油依存度67.4%,天然氣38.9%,雖然有所降低,但能源安全問題仍然十分嚴峻。雅魯藏布江水電的自主可控性,將有效對沖國際能源市場的波動風險,規避國際能源市場風險,提升國家能源自主性與穩定性 。
意義之二:清潔能源供給核心作用。規劃裝機容量6000萬千瓦,年發電量3000億度(相當于三峽水電站三倍)。我們國家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目前發電量還是以煤炭為主,對環境污染大。如果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站建成,3000億千瓦時的年發電量(清潔、可再生、零碳的電力,足有一個省的用電量),可節約9000萬噸標準煤(相當于75個年產120萬噸大型煤礦一年的產煤量),將每年減少排放二氧化碳3億噸,可促進中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宏偉目標。每年可減少3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同時聯動風能、太陽能開發,形成水風光互補的清潔能源基地,重塑國家能源結構 。意義之三:強力拉動西藏經濟。作為“富民興藏”的民心工程,雅魯藏布江水電開發將徹底改變西藏的經濟面貌。工程直接帶動工程建造、物流運輸、商貿服務等產業鏈發展,預計新增就業崗位數百萬個。建成后,西藏年財政收入將新增200億元以上,同時配套的交通網絡(如川藏鐵路、派墨公路)將強化西藏與內地的聯通,助力脫貧與城鎮化進程,并為礦產開發(如銅、鉻)及"東數西算"等新興產業提供廉價電力支撐 。
意義之四:地緣戰略安全增強。更為深遠的是,工程選址西藏墨脫縣——我國最后通公路的邊境縣,距中印爭議邊界20公里。配套軍民兩用基礎設施,可強化中國在藏南地區的實際控制與軍事威懾力,遏制非法領土主張。與喜馬拉雅山脈鐵路網(規劃5000公里)協同建設,形成“能源-交通-邊防”三位一體體系,藏南地區的實際控制力將大幅提升,這對維護國土安全具有戰略意義。我國此舉以實質性工程鞏固中國對中印邊境的實際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