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東吳剛簽約的外援米高,僅一天后就因辱罵中國球迷被閃電解約。
這事沒有一絲懸念也沒給他留臺階:罵完當天,視頻瘋傳網絡,不到兩天,俱樂部、贊助商、青訓基地幾乎旗幟鮮明的切斷了他所有關聯。
中國足協與香港足總也已展開調查,未來等待他的或許不僅是丟工作那么簡單。
真沒見過這樣“速成”的翻車現場——米高在東亞杯上剛踢完球,舉著喇叭沖著中國球迷看臺叫罵“bastard”,還用手指著對方。
畫面播出那刻,國內球迷氣炸了,社交平臺上幾小時內罵聲一片。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米高前一天才與蘇州東吳簽了自由身合同,月薪一萬美金,合同簽到了2026年底。
原本該是事業新起點,結果這一出口成“禍”,直接把自己給說進了解約名單。
蘇州東吳的反應可以說是干脆利落。
合同中有明確的“損害俱樂部及國家形象”條款,算是給了管理外援多一層保險。
一旦這類輿情爆發,走程序也快——48小時內,解約申請火速上桌。
同時因為簽約手續剛完成一半,米高等于根本沒正式成為中甲注冊球員,俱樂部法律上占足優勢,無需賠償,甚至背景墻都還沒給他裝過。
再說球員自己,其實也不是沒想補救。
他先是用私信試圖解釋,說“在德國生活語言習慣導致表達誤會”,但這話誰聽了都會打個問號。
這還不算,他又發了公開道歉,承諾拿出未來一年20%-25%的薪水捐做公益。
但眾怒難消,場面幾乎沒人買賬。
道歉被群嘲為“公關自救”,網友更反感其“隔山道歉、牽強捐款”,認為根本缺乏誠意。
有人甚至諷刺:你自己都不認中國球迷,捐款這事算什么意思?
這事爆出來后,蘇州東吳俱樂部和相關贊助商第一時間劃清界限。
俱樂部直接走了解約,贊助品牌廣告也撤了個干凈。
就算米高還想留在中國踢球,這場風波對自己職業生涯造成的影響已足夠沉重。
微博個人資料里,球員身份也迅速被抹去。
國內幾家青訓基地還緊急補上一刀,將“政治敏感度”培訓列為重點,看來以后外援能否立足,更要看對“中國紅線”的敬畏。
外籍球員無法適應東道主文化的教訓,近幾年屢見不鮮。
大家記得切爾西的肯尼迪嗎?
2017年夏天他在中國搞了個辱華視頻,結果球迷集體聲討,人還沒捂熱就被趕回老家。
無獨有偶,西班牙皇馬球星維尼修斯被球迷種族歧視,那三位球迷東窗事發,居然被判監禁——其實國內外對“賽場言行”早已不是小打小鬧的容忍。
現在球員在網絡和現實雙線曝光,一句不當言論,就能引發職業災難。
對于米高這個級別的球員來說,被迅速解約似乎已成為塵埃落定的結局。
但整件事其實問出了比過往更多的問題:外援來到這里,光會踢球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