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充電樁龍頭企業(yè)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來電”)在青島注冊成立全資子公司——青島特來電移動能源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注冊資本200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林丹丹。
天眼查顯示,從其經營范圍來看,這家新公司遠不止于“建樁充電”,而是瞄準了新能源汽車用戶在真實使用場景中的全鏈路痛點,試圖打造一個集“充、儲、救、賣、數”于一體的移動能源綜合服務平臺。
業(yè)務布局:從“靜態(tài)充電”邁向“動態(tài)能源服務”
新公司的經營范圍極具前瞻性與實操性,涵蓋:
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運營(核心主業(yè)延續(xù))
儲能技術服務 + 電池銷售(切入車網互動V2G與換電潛在賽道)
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 + 二手車經紀(延伸至交易環(huán)節(jié))
汽車拖車、求援、清障 + 緊急救援服務(直擊電動車“趴窩”焦慮)
人工智能公共數據平臺 + 數據處理服務(挖掘充電行為數據價值)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緊急救援服務”和“拖車清障”的加入,反映出特來電正從“設備運營商”向“用戶服務商”轉型。當前,電動車因續(xù)航誤判、低溫掉電、故障拋錨等問題導致的救援需求激增,但專業(yè)新能源救援網絡仍不完善。特來電憑借遍布全國的運維團隊和場站資源,具備天然的服務觸達優(yōu)勢。
戰(zhàn)略意圖:打造“移動能源即服務”(MEaaS)生態(tài)
“移動能源”這一命名并非偶然。在行業(yè)從“補能”走向“能源管理”的趨勢下,特來電正嘗試構建一種新型服務范式:
當車輛電量不足且附近無空閑樁?調度移動儲能車上門補電;
車輛故障無法行駛?聯動救援網絡快速響應;
用戶想置換新車?提供評估、收購、金融一站式服務;
充電數據反哺電網?參與削峰填谷、虛擬電廠調度。
這種“以用戶為中心、以數據為紐帶、以能源為載體”的模式,正是未來智慧交通與能源互聯網融合的關鍵入口。
背后的產業(yè)邏輯:充電樁只是起點,服務才是利潤池
截至2024年底,特來電累計投建充電樁超80萬臺,覆蓋370+城市。但單純依賴充電服務費盈利模式單一,且受電價、利用率制約。通過新公司拓展高毛利增值服務(如救援、二手車、數據產品),可顯著提升單用戶LTV(生命周期價值)。
此外,2000萬注冊資本雖不算巨大,但作為全資子公司,后續(xù)可根據業(yè)務進展靈活增資或引入戰(zhàn)投,具備較強擴展彈性。
結語: 當別人還在比誰的樁更多,特來電已開始思考: 如何讓每一臺電動車在路上“永不焦慮”。 從“充電網”到“服務網”,再到“能源網”, 特來電正在用一場靜悄悄的轉型,重新定義“移動能源”的邊界。 而青島這家新公司,或許就是它打開下一增長曲線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