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驚人預測:20年內人類意識有望上傳至機器人實現“永生”。
100多年前人類認為聲音是不能存儲的,現在能存儲了;100多年前人類認為動態圖像是不能存儲的,現在能存儲了。人類探索永生的步伐是不會停止的,祝愿馬斯克成功!
也許能復制一堆數據模仿你的思維模式,但也只是機器,不是生命,更不是你。
信息可以在信息系統之間傳輸,信息系統自身的信息活動無法傳輸,意識是信息活動,不是信息,所以意識無法在信息系統之間傳輸,所謂的意識上傳終歸是空想。假如自我意識可以上傳到計算機,或者其他載體,那么其產生的意識活動,是屬于載體的,還是屬于本體的?計算機做出的選擇還屬于我做出的選擇嗎?在計算機中,我們可以通過硬盤拷貝實現信息的完全復制。但在應用層面,存儲型信息可以拷貝到另一臺電腦,比如儲存的文件等,程序型信息卻是無法拷貝的,安裝在電腦上的系統和軟件是無法拷貝到另一臺電腦的,我們通常做的是將安裝包復制到另一臺電腦進行安裝,這是兩臺電腦分別安裝了同樣的程序,而不是將一個電腦的信息復制過去。計算機同時表現出兩種特性,從底層可以完全復制,從應用層面卻不能做到完全復制。大腦是非常復雜的信息系統,無法像線型的DNA那樣直接復制,也無法像面型的計算機那樣硬盤拷貝,它是立體的。大腦中的存儲型信息或許可以復制,但程序型信息是不可以復制的。我們可以告訴其他人我們頭腦中的知識、經歷等,而創造力以及各種能力卻無法傳給其他人,這些都是需要大腦進行訓練才能建立起的內部連接。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可以把乘法口訣背給其他人聽,但他只有在經過訓練后才能熟練運用。人活著就是思維!所以完全可能!但有一個問題就是關于生命與思維的唯一個體問題,這個還比較復雜,如果有一天,你可以把自己的大腦和電腦連接起來,讓別人操作你的大腦來打游戲呢?更進一步,你想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直接把知識植入大腦呢?是不是一點兒也不普通,甚至匪夷所思了?
這屬于大腦復制的不完全性。
意識上傳:20 年能否開啟人類“永生”之門。
埃隆·馬斯克,這位科技界的傳奇人物,總是拋出一些令人瞠目結舌的觀點。他預測,在未來 20 年內,人類意識有望上傳至機器人,從而實現“永生”。這一預測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科學界和社會各界引發了軒然大波。
讓我們大膽暢想一下,如果這一預測成真,世界將會變成什么樣。
想象一下,一位年邁的科學家,他一生都奉獻給了科研事業,但身體的衰老卻無情地限制了他繼續探索的腳步。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光,通過意識上傳技術,他將自己的意識完整地轉移到了一個機器人身上。這個機器人擁有超強的運算能力和不知疲倦的工作狀態,他可以繼續在科研的道路上披荊斬棘。他可以在宇宙的深處探索未知的星系,也可以在微觀世界里研究分子的奧秘。他的智慧和經驗得以延續,為人類的科學進步做出更多的貢獻。
再比如,一位著名的藝術家,他有著獨特的藝術視角和創作靈感。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讓他失去了健康的身體,無法再用雙手去揮灑顏料、雕刻作品。但意識上傳技術給了他新的希望。他的意識進入機器人后,機器人可以精準地模仿他的創作手法,將他腦海中的藝術世界完美地呈現出來。他可以在虛擬的藝術空間里自由馳騁,創作出更加震撼人心的作品,讓藝術的魅力跨越時空的限制。
然而,意識上傳實現“永生”也帶來了諸多問題。從倫理道德層面來看,當人類意識可以隨意轉移到機器人身上,那么人類的身份和尊嚴該如何定義?如果一個罪犯將自己的意識上傳,是否意味著他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從社會層面來說,意識上傳技術的普及可能會加劇社會的不平等。只有那些擁有足夠財富和資源的人才能享受到這項技術,而普通大眾只能望而卻步,這將進一步拉大貧富差距。
從技術層面來看,要實現意識上傳并非易事。人類的意識是極其復雜的,它包含了記憶、情感、思維等多個方面。目前,我們對大腦的了解還只是冰山一角,如何準確地提取和復制意識,如何確保意識在轉移過程中不出現偏差,都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馬斯克的這一預測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充滿誘惑又充滿挑戰的未來。在接下來的 20 年里,科技的發展或許會超出我們的想象。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以謹慎和理性的態度去對待意識上傳這一技術,在追求“永生”的道路上,不能忽視倫理道德和社會公平的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科技與人文的和諧發展,讓人類的未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