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官網,公安部組織起草的國家標準計劃《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正在公開征求意見。其中,對于新能源汽車因加速過快而帶來的失控問題,此次要求車企通過技術“剎車”。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意見稿在“超速報警和限速功能”技術指標中擬新增兩項要求:乘用車每次上電/點火后(發動機自動啟停除外),應處于百公里加速時間不小于5秒的默認工作狀態。此外,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載客汽車應具備踏板誤踩加速抑制功能,在靜止、蠕行時能檢測,抑制動力輸出并通過一個明顯的信號裝置(例如聲或光信號)提示駕駛人。
對于行業內爭議已久的車門把手設計,意見稿也提出“回歸機械”,汽車每個車門(不包括尾門)應配置具備機械釋放功能的車門外把手,系統的設計應滿足在鎖止裝置處于鎖止狀態時,發生不可逆約束裝置展開或動力電池熱事件等事故后,非碰撞側車門應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況下,通過車門外把手開啟車門。
1問
為何要求乘用車百公里加速時間不小于5秒?
百公里加速時間是指汽車從靜止狀態全力加速至100km/h 所需要的時間,通常以秒為單位,數值越小,代表加速越快。
標準起草工作組表示,近年來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啟動加速失控事故多發,多是由于駕駛人使用高加速模式時,對高加速模式的駕駛準備和操控能力不足。為此,要求車輛剛啟動時處于加速性能較低的默認工作狀態,讓駕駛人使用高加速模式時需有意識地采取一定操作,以期提高其駕駛準備。
對百公里加速時間不小于5秒的要求,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章弘表示,適應性與普適性統計顯示,目前駕校教練車和大多數燃油乘用車的百公里加速時間普遍大于5秒,這一數值是基于新老司機普遍適應的加速度水平設定,避免車輛啟動時因過強動力輸出引發意外。
“需要指出的是,這個規定并不是‘車輛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快,也并非斷絕性能車、賽車的發展之路’,而是規定在道路條件下,車輛掛擋后的默認模式零百加速不得快于5秒。換句話說,車輛可以有運動或賽道模式,但首次啟動時要默認在‘標準/舒適模式’,即零百加速性能在5秒以上。在此之后,駕駛者可再切換到性能更強的模式。”汽車行業從業者張抗抗稱,立法目的不是限制技術,而是在保證安全底線,防止誤操作或駕駛經驗不足的車主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獲得過強加速度。
2問
目前在售新能源汽車百公里加速情況如何?
不同于燃油車,電機特性能讓電動車以更低的成本,實現同等加速性能。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在售新能源汽車的官方對外宣傳中,比如特斯拉Model S Plaid、Model S百公里加速時間均在4秒以內。極氪007四驅性能版和極氪001四驅版百公里加速時間分別為2.84秒和2.8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