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買車真能把人選暈,尤其是 10 萬出頭這個檔。前陣子陪發小去看車,剛坐進國產新能源的駕駛座,銷售就指著大屏說能語音控制空調、還能聯網追劇,轉頭去隔壁合資燃油車 4S 店,同款價位的車連個倒車影像都得加錢選裝。
你別說,這 “油電同價” 真是殺瘋了。最早比亞迪把插混車干到 10 萬以內,后來特斯拉一降價,連帶長城、零跑這些牌子全跟著官降,連豐田本田都扛不住了,新出的混動車也喊著 “同價” 口號。我那發小就撓頭,一邊是國產車里的全景天窗、電動座椅,一邊是合資車開了十年都不壞的老口碑。
其實糾結的不止他一個。我樓下劉阿姨換車時也猶豫了大半個月,就怕新能源技術不成熟,又是電池又是電機的,壞了修起來麻煩。后來她兒子查了半天,說現在車企都給三電質保十年,這才松了口氣。不過說實話,北方冬天續航縮水這事兒是真的,我表姐那純電車,冬天開空調續航能少掉三分之一,跑長途確實心慌。
合資燃油車的優勢也很實在。我爸開了八年的老軒逸,除了換機油幾乎沒進過修理廠,小區門口的修車鋪隨便找個師傅都能修。上次跟他跑高速,加滿一箱油能跑八百多公里,服務區歇腳時看著新能源車排隊充電,他還得意地說 “這才叫踏實”。但油耗是真不低,現在油價雖說穩了點,他每月油錢還是比我開插混車的電費多花兩百多。
保值率這事兒也得說道說道。前陣子幫朋友賣二手新能源車,才開兩年就虧了快一半,反觀同年限的合資燃油車,還能賣個六成多價錢。不過銷售說現在插混車保值率上來了,熱門車型掉價沒那么狠了,就是不知道再過幾年會不會又變樣。
我自己倒是傾向新能源,不為別的,就圖個舒服。晚上回家在地下車庫充電,谷電才幾毛錢一度,比加油便宜太多。而且內飾是真豪華,連氛圍燈都能跟著音樂變顏色,朋友坐我車都問是不是要二十萬。就是上次電池報故障燈,嚇得我趕緊開去 4S 店,結果是傳感器誤報,虛驚一場。
對了,維修成本也是個大頭。我同事的混動車型做保養,比我的燃油車貴了一百多,他說要是出了大問題,外面修理廠都不敢接,只能去 4S 店挨宰。但另一個開純電車的朋友說,他一年都沒做過保養,就檢查了兩次輪胎。
其實哪有什么絕對的好壞。要是住在城里,充電方便,平時就上下班開,國產新能源的高配置真的香;要是經常跑長途,或者住的地方連充電樁都沒有,合資燃油車的踏實勁兒更靠譜。我發小最后選了國產插混,說既能用電省錢,跑長途也能加油,算是折中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