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賽道的想象力,遠比眼前的機器人要遼闊。
當大家還在琢磨怎么把大模型塞進機器人里時,數字人也和具身智能關聯上了。
就在今天,魔琺科技發布了面向開發者的具身智能基礎設施——「魔琺星云」具身智能3D數字人開放平臺
這也是全球首個。
在魔琺星云的驅動下,不僅大語言模型能夠“長出身體”,實體機器人也能像人一樣擁有動作、表情,實現自然表達。
憑借低于1.5秒的端到端延遲、千萬級并發能力,以及百元級算力即可運行的架構,人機對話幾乎就像朋友面對面聊天一樣自然。
這是怎么做到的?
魔琺星云:讓AI擁有身體的開發者平臺
魔琺星云魔琺科技推出的面向開發者的具身智能3D數字人開放平臺。
它可以根據文本,實時生成3D數字人的語音、表情、眼神、手勢和身體動作,讓任何屏幕、應用、終端都實現自然、流暢的多模態交互。

魔琺星云主要驅動3D具身數字人的三大應用方向。
首先,魔琺星云可以為大模型和AI智能體提供身體和表達能力,讓原本只能文字交流的模型,通過語音、表情和動作與人類進行自然互動。

其次,它可以讓手機、平板、電視、車載屏幕等各種終端升級為具身智能界面,讓每一塊屏幕都能“能說、會動”,從被動的信息載體轉變為主動的服務者或信息提供者。

最后,魔琺星云還能驅動人形機器人實現自然溝通

它可以在虛擬端生成關節級運動(運動學軌跡),通過仿真+模仿/強化學習映射到機器人(動力學控制)。
這樣,機器人不僅能行走、操作,還能通過語音、眼神、手勢等自然方式與人交流,實現講解、導覽、交互問答等功能。
由此,魔琺星云超越了普通的內容生成工具,成為了讓大模型“有身體”的底層基建。
在具體的應用場景中,它能在酒店、政務大廳、展館等場景上崗,勝任接待、導辦、講解工作。
無論是作為大屏互動窗口,還是化身為接待機器人,數字人都能做到7×24小時在線待命,提供始終如一的親切服務。
在一些更細分的場景中——比如AI面試、線上培訓等——數字人也突破了傳統的文本對話形式,讓用戶能夠與一個“有溫度”的具身形象進行自然互動。

對于個體開發者,魔琺星云也支持SDK或API部署調用,開發者可根據實際需要將魔琺星云能力嵌入任何終端——屏幕、機器人、App……
例如,開發者可以打造有形象、有表情、能對話的AI伙伴,或者通過SDK/API接入網頁、小程序或App,生成有形象的具身數字人助手。

可以說,魔琺星云平臺的發布志在將計算機圖形界面轉化成有形象、能交流、能辦事、能陪伴的具身智能體,讓屏幕活起來!
而魔琺星云的落地實現,離不開魔琺的核心優勢。
突破“高質量、低延遲、高并發/低成本”的不可能三角
當前,數字人的規模化商業落地面臨多重挑戰。
首先是體驗是否過關——數字人的形象、表情、動作、唇形與聲音是否自然,能否傳遞“人在場”的感受。
其次是響應速度——用戶輸入后系統能否快速反饋。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兼顧成本可控規模化部署多終端適配能力。
針對這些挑戰,現有技術方案各有側重,形成了典型的不可能三角
- 兼顧高畫質與低延遲,需要大量算力投入,成本難以控制且難以規模化;兼顧高并發與低成本,則難以保證畫質;兼顧高質量與高并發,又無法實現實時交互。
而魔琺星云的推出,正是對這一不可能三角的首次突破。
魔琺科技以自研的文生多模態3D大模型為核心,將語義、語音、表情、動作納入統一生成體系,多模態統一驅動,實現語音、表情與動作的自然同步與情感協調。
更關鍵的是,圍繞模型,魔琺星云還設計了創新的云-端拆分架構
云端僅生成語音和動作參數,端側AI直接渲染畫面,無需傳統引擎與GPU支持,就能使帶寬更小、延遲更低、算力更省。
也正因這一架構,魔琺星云不僅可以在RK3566、3588等百元級芯片上流暢運行,還適配國產信創芯片,讓數字人真正跑在各種系統、終端,甚至中低端設備上,讓具身智能從實驗室走向隨處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