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跳動旗下短劇平臺紅果,正悄然開啟變現實驗。
據時代周報記者觀察,紅果短劇已啟動短劇帶貨內測。用戶在觀看或暫停短劇時,頁面會自動彈出“搜同款”提示,點擊后可跳轉至商品頁并在紅果App內完成購買。如果沒有自動彈窗推薦,用戶也可以隨時通過播放頁面的“識圖找同款”功能識別查找相似商品。
紅果并非首個嘗試“邊看邊買”的平臺。快手等平臺曾更早試水短劇帶貨,但效果不佳。有業內人士曾指出,“邊看邊買”推薦機制對內容播放數據有負面影響,“用戶會被阻斷、跳出,這在推薦信號中是負向的。”但2025年7月,快手電商重新啟動的“短劇帶貨計劃”中,轉化率最高的短劇實現一集帶貨超60萬。

時代周報記者 AI制圖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在紅果內,“識圖找同款”功能已覆蓋所有內容類型,從近期熱播的短劇《盛夏芬德拉》到2011年的懸疑老電影,均能搜到相關商品鏈接,品類以服飾、家居用品為主。
9月26日,抖音率先發起雙十一大促,將中秋、十一長假連著雙十一,啟動為期57天的營銷活動。當紅果正式成為抖音電商在短劇領域的流量入口,也意味著抖音電商對增長的焦慮正在蔓延。目前,關于抖音和紅果兩個App之間的電商業務協同規劃,紅果方面表示暫無最新進展。
一名接近抖音的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透露,紅果短劇帶貨內測只是一個小嘗試。目前,紅果尚無電商團隊,紅果電商相關業務是抖音電商的團隊在運營。
紅果內測細節曝光:加速短劇變現,功能鏈路復用抖音
或許因為目前是小范圍測試,業內人士對短劇掛鏈接帶貨的模式感知力度較低。
有多家與抖音有業務往來的制片方、導演對時代記者表示,目前暫未體驗到紅果內測的商品鏈接帶貨模式,仍以傳統流量分成為主要變現模式。
微短劇制片方朵云公司相關負責人安迪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目前朵云踐行精品短劇路線,仍采用流量分成模式,后期準備拿好作品和高校、文旅合作。
然而,短劇發展并非一帆風順,行業低俗化、同質化等問題,本身就受到強監管。
2024年6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下發的《關于微短劇備案最新工作提示》正式實施生效。新規明確微短劇施行分類分層審核,未經審核且備案的微短劇不得上網傳播,一系列監管措施的出臺意味著微短劇行業已進入“強監管”時代。
2025年2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網絡微短劇行業健康繁榮發展的通知》,要求落實“分類分層審核”制度。根據微短劇行業發展實際,按照國產網絡劇片分級監管、重點監管原則,對微短劇按三類分三個層級進行審核管理,以差異化、精準化管理優化審核流程、提高審核效率。
10月26日,時代周報記者在紅果APP體驗短劇帶貨,發現下單付款頁與抖音幾乎完全一致,在支付方式上,均出現抖音支付、抖音月付的支付方式,意味著兩邊鏈路已經打通。
左為抖音,右為紅果 時代周報記者截圖自APP
盡管紅果與抖音在技術底層實現打通,但兩者在用戶體驗上仍有差距。
據觀察,抖音的商品種類更為多樣,吃喝玩樂等日常用品均可通過短視頻帶貨,同時會有各類廣告。而紅果目前廣告加載率較低,商品種類較少。與直接掛鏈接的商品精準度不同,紅果短劇帶貨中的搜圖推薦商品與劇中服飾、配飾并不完全一致。
張林昕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和紅果有合作,公司拍攝的短劇采用“先上抖音付費端,付費端流量跑完后,再上紅果免費端”的分發策略。但短劇直接帶貨的鏈路尚不暢通,涉及到商家掛小黃車、短劇掛商品鏈接的渠道、回款等產品功能。
對于短劇帶貨的發展趨勢,微短劇評價體系繁星指數相關負責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微短劇+電商”模式已成常態。自2023年淘寶在內容板塊二級頁面開辟短劇板塊,目前美團、京東、拼多多、小紅書等平臺,均在內容板塊中引入大量微短劇資源,作為延長用戶停留、促進商品消費的手段。
同時,據繁星指數觀察,電商平臺正立足站內消費生態,以微短劇搭建新的消費場景。例如肯德基在美團發布的定制微短劇,播放頁面可鏈接到團購商品頁面,供觀眾一鍵直達購買,劇作評論同樣與團購評價并列,構建“觀劇-種草-消費-評價”的動作鏈路。
紅果崛起:從流量黑馬到電商導流入口
紅果短劇的成長軌跡,可謂字節系產品矩陣協同的樣本。